微信公众号

和山青年说

通知公告

关于组织开展湖北省第十四屇 “挑战杯•中国银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通知

发布日期:2023-03-02      点击:

各市、州、直管市团委、科协、教育局、学联,各高等学校团委、科协、学生会(研究生会),省直机关团工委:

  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下简称“挑战杯”竞赛)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三届。竞赛始终坚持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说意创新、迎接挑战”的宗旨,推动广大高校学生参与学术科技实践、发现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深化高校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集中展示了我省高校的育人成果,体现了鲜明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在我省高校和社会上产生了广泛、良好的影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引导湖北高校学生努力培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积极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为湖北加快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青春力量,团省委、省科协、省教育厅、省学联决定共同主办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对象

  凡我省在2023年6月1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高等院校(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在校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二、参赛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23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了3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了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且不超过8人。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专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三、作品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作者限本专科生。哲学社会科学类支持围绕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等5个组别形成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 A、B两类:A 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者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四、参赛步骤

(一)组织发动阶段(2023年2月一3月)

  各高校成立赛事工作小组,制定本校竞赛组织实施计划,并在学生中充分宣传发动,积极组织作品申报

(二)校级竞赛和组织申报阶段(2023年3月-4月中旬)

  各高校于2023年4月15日前完成校级竞赛的组织、评审和省赛作品申报等工作(省赛作品申报链接另行公布)。同时,各高

校须将《校级赛事组织评分表》(另行公布)盖章扫描版和电子版原件发送至邮箱:hbtzb2023(@163.com.

(三)全省评审阶段(2023年4月一6月)

1.2023年4月下旬,成立评审委员会对申报作品进行初评;

2.2023年5月上句,召开评审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对初评结果进行合议,确定进入终审決赛的作品;

3.2023年5月中旬,举行终审决赛;

4.2023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确定参加全国竞赛的作品

  根据团中央举办国赛的相关要求,竞赛结束后,对获奖作品保留一个月的质疑投诉期,接受社会监督。若收到投诉,主办单位有关部门將进行调查,经调查,如确认该作品资格不符,取消该作品所获奖励,重新计算作者所在学校团体总分及名次;如确认作品存在舞弊、抄袭、作假,將国家课题、教师科研成果包装成学生项目等严重违规行为,该学校团体总分为零,取消该学校所获得的集体奖项,并视情况追究作品作者和所在学校相关费任。

五、奖励办法

(一)作品奖勋。评审委员会对高校报送的省赛参赛作品进行初评,评出报送作品中的35%左右进入终审决赛,55%左右获得三等奖,10%左右淘汰。在终审决赛中评出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参赛的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类作品各设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等次奖项分别约占各类报送作品总数的5%、10%、20%、55%。本专科生、硕士研究生两个学历层次作者的作品获奖数与其入围作品数成正比例。科技发明制作类中 A 类和B 类作品分别按上述比例设奖。

(二)困体奖励。竞赛以学校为单位计算参赛得分,团体总分按名次排列。团体总分由《作品得分”和“校级赛事组织得分”两部分组成。作品得分计分方法如下:特等奖作品每件计100分,一等奖作品每件计70分,二等奖作品每件计40分,三等奖作品每件计20分,上报至竞赛组委会但末通过初评的作品每件计10分;校级赛事组织得分采用加分制,具体得分细则见《校级赛事组织得分实施细则》 (另行公布)根据各学校得分情况,授子团体总分第一的高校“挑战杯”同时授子若干高校 “优胜杯”。“挑战杯〞为流动杯,如遇团体总分并列第一,以获特等奖的数量排序,以此类推至三等奖。“优胜杯”授子除“挑战杯〞获得高校之外团体总分前21名的其余学校。设“进步显著奖”若干,参考相邻届次竞赛成绩,综合考虑团体总分、参赛作品数量、校级赛事组织得分情況等指标增幅情况进行评定。“挑战杯〞“优胜杯”“进步显著奖”不重复授子。

(三)个人奖励。“挑战杯”“优胜杯”“进步显著奖”获得高校可以推荐1-2名优秀工作者,予以通报表扬。

六、组织机构

(一)本届大赛由主承办单位组成大赛组委会,负责竞赛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对作品进行资格审查、处理质疑投诉。组委会办公室设在武汉纺织大学团委,负责竞赛日常组织工作,联系人:侯畅,联系方式:027-59367872 13098847298。此外,本届大赛设有组委会秘书处,负责大赛相关工作。

(二)本届大赛设立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工作,由主办单位聘请的相关学科具有高级职称的非高校专家或者高科技企业技术骨干等组成。

七、相关要求

(一)健全机构,加强领导。

  “挑战杯”竞赛是为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要求而开展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各地、各高校要高度重视,将其列为重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各高校要组成由本校主管领导牵头,团委、教务、学工、科研等部门和学生会(研究生会)共同参加的组织协调机构,做好竞赛组织的有关工作。

(二)深入发动,精心组织。  

  各地、各高校要突出竞赛的学术性、科技性和普遍性,特别是校级竞赛阶段,要通过设立专门机构、完善保障政策、运用媒体手段等方式,发布竞赛消息,接受学生咨询,进行广泛动员,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要坚持选拔与培养并重的原则,对于未进入终审决赛的作品要进行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导,帮助参赛学生提高科研能力。有条件的高校可对重点项目在经费和指导力量上给子支持。

(三)坚持宗旨,完善机制。

  各地、各高校要坚持育人宗旨,把人才培养作为“挑战杯”竞赛的首要目标,不断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型人才激励机制。各高校团委要负责学生科技活动的组织工作,制定长期规划,保证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可设立学生学术科技活动基金,制定学生参与学术科技活动奖励办法,更好地扶持、激励学生参与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设立指导教师人才库,将指导教师的工作计入教学工作量;尝试建立参赛作品转化服务机制,争取本地各类科技园区、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园区等支持,为参赛和获奖项目的转化提供服务,推动学生科技成果与市场、资本等方面实现更加紧密、有效地结合。

(四)加强宣传,扩大影响。

  各地、各高校要积板协调各类新闻媒体,全方位、多层次、有重点地做好竞赛的宣传工作,使“挑战杯”的品牌在高校中和社会上产生更为广泛、深远的影响,要注重做好竞赛的前期宣传工作,为竞赛组织发动和有序开展打妤基础。要广泛宣传竞赛中涌现的典型事迹和典型人物,引导和激励更多高校学生积极投身学术科技创新实践

联 系人:李丹丹谢可意

联系电话:027-87235731 027-87233566


附件:1.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 •中国银行” 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有关情况说明

2.湖北省第十四届“挑战杯• 中国银行”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承诺书


乐竞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团委 版权所有    地址:十堰市北京中路38号   邮编:442000  联系电话:0719-8126040